基于HHARM9-EDU的TCP/IP(UDP)协议的实现

原文网址:http://blog.csdn.net/lhj0503/article/details/3323788

摘 要: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如今,嵌入式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本文简要地说明一下如何实现PC与HHARM9-EDU之间的TCP/IP(UDP) 通讯。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TCP/IP协议  协议端口  套接字 UDP协议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embedded system make good time, now the devices of embedded system have largely applied to many kinds of network. I will briefly account for how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C and HHARM9-EDU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embedded system   TCP/IP   protocol port   socket   UDP
 
一、TCP/IP协议的概念:
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DARPA)的一项研究计划——实现若干台主机的相互通信。现在TCP/IP已成为Internet上通信的工业标准。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二、网络传输中一个重要概念――端口:
按照OSI七层模型的描述,传输层提供进程(应用程序)通信的能力。为了标识通信实体中进行通信的进程(应用程序),TCP/IP协议提出了协议端口(protocol port,简称端口)的概念。
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缓冲区)。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与某端口建立连接(binding)后,传输层传给该端口的数据都被相应的进程所接收,相应进程发给传输层的数据都通过该端口输出。
端口用一个整数型标识符来表示,即端口号。端口号跟协议相关,TCP/IP传输层的两个协议TCP和UDP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软件模块,因此各自的端口号也相互独立。
端口使用一个16位的数字来表示,它的范围是0~65535,1024以下的端口号保留给预定义的服务。例如:http使用80端口。
 
 
三、套接字(socket)的引入:
为了能够方便的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由美国伯克利大学在Unix上推出了一种应用程序访问通信协议的操作系统调用socket(套接字)。socket的出现,使程序员可以很方便地访问TCP/IP,从而开发各种网络应用的程序。
随着Unix的应用推广,套接字在编写网络软件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后来,套接字又被引进了Windows等操作系统,成为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非常有效快捷的工具。
套接字存在于通信区域中。通信区域也叫地址族,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用于将通过套接字通信的进程的共有特性综合在一起。套接字通常只与同一区域的套接字交换数据(也有可能跨区域通信,但这只在执行了某种转换进程后才能实现)。Windows Sockets只支持一个通信区域:网际域( AF_INET),这个域被使用网际协议簇通信的进程使用。
 
 
四、UDP协议:
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基于UDP(面向无连接)的socket编程:
⑴服务器端(接收端)程序:
1、创建套接字(socket)。   
2、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bind)。
3、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
4、关闭套接字。
 
⑵客户端(发送端)程序:
1、创建套接字(socket)。   
2、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
3、关闭套接字。
 
五、编程实现如下:
一共有两个程序:服务器端(接收端)程序和客户器端(发送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运行在实验箱上,客户端程序运行在PC上,从客户端发送消息,服务端收到消息显示在触摸屏上,并回复一条消息给客户端。
下面分别说明:
⑴服务器端(接收端)程序:
服务器端程序运行在实验箱上。
首先在PC上调试,操作系统是RedHat 9,调试工具为MINIGUI V1.3.3,MINIGUI上调试完成后,交叉编译后在实验箱上成功运行,效果图如下:
附:关键源代码
case MSG_TIMER: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num = recvfrom(sockfd,msg,MAXDATASIZE,0,
            (struct sockaddr *)&client,&sin_size);                                   
 
        if (num < 0){
        perror("recvfrom error/n");
        exit(1);
        }
 
        msg[num] = '/0';
        printf("You got a message (%s) from %s/n",
            msg,inet_ntoa(client.sin_addr) );
        SetWindowText (GetDlgItem (hDlg, IDC_static), msg);
        sprintf(tempBuf,"Welcome %s to my server.",
            inet_ntoa(client.sin_addr));
        sendto(sockfd,tempBuf,strlen(tempBuf)+1,0,
            (struct sockaddr *)&client,sin_size);
        if (!strcmp(msg,"quit")) break;
        break;
 
⑵客户器端(发送端)程序:
客户端程序可以在选择在Linux下运行,或者在Windows下运行,下面分别说明如何具体实现:
 
㈠Linux下:
我的Linux系统版本为RedHat 9,在Linux下的开发程序,由于没有像VC之类的强大开发工具,所以编程比较麻烦,调试起来也不方便,Linux下的程序采用纯C编写,本程序没有编写图形界面,只开发了一个类似Windows控制台的程序,在功能上实现了PC与实验箱之间的通信,效果图如下:
附:关键源代码
while (1) {
    int len;
    recvfrom(fd,buf,MAXDATASIZE,0,(struct sockaddr *)&reply,&len);
    printf("Server Message: %s/n",buf);
    break;
    }
 
㈡Windows下:
我的Windows版本为Windows XP,在Windows下编写程序就方便多了,由于有了VC,一切工作就简单了一下,在这里我写了两个版本的程序:
1、 Windows控制台程序
2、 图形界面程序
下面分别说明:
1、Windows控制台程序
本程序采用VC6编写,Windows下编写网络程序与在Linux下编写不太一样,主要是socket的调用有较大的不同,此外VC6主要采用C++语言,效果图如下:
附:关键源代码
while(1)
    {
        printf("Please input data:/n");
        gets(sendBuf);
        sendto(sockClient,sendBuf,strlen(sendBuf)+1,0,
            (SOCKADDR*)&addrSrv,len);
        recvfrom(sockClient,recvBuf,100,0,(SOCKADDR*)&addrSrv,&len);
        if('q'==recvBuf[0])
        {
            sendto(sockClient,"q",strlen("q")+1,0,
                (SOCKADDR*)&addrSrv,len);
            printf("Chat end!/n");
            break;
        }
        sprintf(tempBuf,"%s say : %s",inet_ntoa(addrSrv.sin_addr),recvBuf);
        printf("%s/n",tempBuf);
}
 
2、图形界面程序
本程序采用VC6编写,VC6提供了强大的图形界面程序编写工具,让我们开发图形界面程序十分方便,效果图如下:
附:关键源代码
while(TRUE)
    {
        retval=recvfrom(sock,recvBuf,200,0,(SOCKADDR*)&addrFrom,&len);
        if(SOCKET_ERROR==retval)
            break;
        sprintf(tempBuf,"%s说: %s",inet_ntoa(addrFrom.sin_addr),recvBuf);
        ::PostMessage(hwnd,WM_RECVDATA,0,(LPARAM)tempBuf);
    }
void CChatDlg::OnRecvData(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str=(char*)lParam;
    GetDlgItemText(IDC_EDIT_RECV,strTemp);
    str+="/r/n";
    str+=strTemp;
    SetDlgItemText(IDC_EDIT_RECV,str);
}
void CChatDlg::OnBtnSend()
{
DWORD dwIP;
    ((CIPAddressCtrl*)GetDlgItem(IDC_IPADDRESS1))->GetAddress(dwIP);
SOCKADDR_IN addrTo;
    addrTo.sin_family=AF_INET;
    addrTo.sin_port=htons(1234);
    addrTo.sin_addr.S_un.S_addr=htonl(dwIP);
CString strSend;
    GetDlgItemText(IDC_EDIT_SEND,strSend);
    sendto(m_socket,strSend,strSend.GetLength()+1,0,
        (SOCKADDR*)&addrTo,sizeof(SOCKADDR));
    char tempBuf2[300];
    sprintf(tempBuf2,"对%s说: %s",inet_ntoa(addrTo.sin_addr),strSend);
    //GetDlgItemText(IDC_EDIT_RECV,strTemp);
    str+="/r/n";
    str+=tempBuf2;
    SetDlgItemText(IDC_EDIT_RECV,str);
    SetDlgItemText(IDC_EDIT_SEND,"");
}
 
 
六、结论:
这次UDP协议的实现基本完成了PC和实验箱之间通过有线的以太网实现最基本的通讯,最关键的步骤是熟悉socket的编程。
 
 
参考文献:
〔1〕华恒HHARM9-EDU实验指导书(上,中,下)
〔2〕Brian W.Kernighan,Dennis M.Ritchie 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
〔3〕喻志虎 UNIX平台下C语言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0
〔4〕侯捷    深入浅出MFC(第二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

最新文章

  1. 四核驱动的三维导航—淘宝新UI(设计篇)
  2. 去掉开始菜单中新装程序的红色标记【Windows】
  3. 5个让你的SaaS应用大卖的技巧
  4. 黄聪:让WordPress主题支持语言本地化(使用poedit软件实现中文翻译功能)
  5. vsftp快速配置
  6. How to: Add Missing ContentPlaceHolder
  7. sharedPreference的奇怪bug
  8. C. Captain Marmot (Codeforces Round #271)
  9. HDU 5366 The mook jong
  10. Bootstrap学习 - JavaScript插件
  11. C#递归复习
  12. Python super初始化理解过程
  13. 有关于分布式和SOA的理解
  14. TensorFlow图像识别(物体分类)入门教程
  15. html_table表格
  16. USB设备被识别流程【转】
  17. Cookie , Session ,Session 劫持简单总结
  18. C++(三十二) — 常对象、常成员变量、常成员函数
  19. @cms_content_list
  20. Bootstrap导航栏实例讲解

热门文章

  1. ITextSharp 初次接触
  2. Codeforces 489C Given Length and Sum of Digits...
  3. zk set 方法
  4. 基于visual Studio2013解决算法导论之046广度优先搜索
  5. 计算机中丢失MSVCP110.dll
  6. libgdx, mouse 关节
  7. Qt删除指定文件
  8. iOS设置textfield为密码框
  9. gethostbyname() -- 用域名或主机名获取IP地址
  10. 判断程序是否在VMWare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