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开机加载简介

2 常规加载流程

2.1 加载BIOS

2.2 读取MBR

2.3 boot loader

2.4 加载内核

2.5 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2.6 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

2.7 启动内核模块

2.8 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2.9 执行/etc/rc.d/rc.local

2.10 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3 环境变量加载

3.1 加载顺序说明

开机加载简介

开机过程指的是从打开计算机电源直到LINUX显示用户登录画面的全过程。分析LINUX开机过程也是深入了解LINUX核心工作原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常规加载流程

1、加载BIOS

打开计算机电源,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等等。

之后,计算机就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在BIOS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给硬盘第一个扇区之后,就开始由Linux来控制系统了

 

2、读取MBR

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大小是512字节,可里面却存放了预启动信息、分区表信息。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导(PRE-  BOOT)区,占了446个字节;第二部分为分区表(PARTITION PABLE),共有66个字节,记录硬盘的分区信息。预引导区的作用之一是找到标记为活动(ACTIVE)的分区,并将活动分区的引导区读入内存。

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就会将其复制到0×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就是Boot Loader,到计算机系统层面那就是lilo或者grub了。

3、boot loader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grub做为引导系统的最常用的程序之一,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下面是我们AX3 SP3的grub引导文件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2

#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0             #此项为默认以启动第一个title

timeout=5             #等待五秒

splashp_w_picpath=(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Asianux Server 3 (Quartet SP4) (2.6.18-194.13.AXS3)

root (hd0,0)    #指定系统的根在hd0,0 即(第一块设备的第一个分区)

kernel /vmlinuz-2.6.18-194.13.AXS3 ro root=LABEL=/    #指定kernel文件

initrd /initrd-2.6.18-194.13.AXS3.img                 #指定initrd文件

 

4、加载内核

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核心加载之后,由核心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就是 /sbin/init,而这个程序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确定主机是要以怎样的情况登入!这个就必须要以 /sbin/init 来加载 /etc/inittab 的信息!

/etc/inittab有下面一段内容,说明了各个终端的作用,以及默认进入的终端方式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4 - unused

#   5 - X11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3:initdefault:

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了解到:

0:关机

1:单用户登陆模式

2:多用户登陆,跟3相仿,但是没有网络

3,多用户登陆字符模式

4,暂不被使用

5,进入X11 图形界面

6,重启系统

"id:3:initdefault:"   此项设置为系统默认进入的终端模式,不要设置0和6模式,否则系统将不能启动或者一直重启

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

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脚本程序,设定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等等。

/etc/rc.d/rc.sysinit大致做了以下内容:

1. 设定预设路径:( PATH )

2. 设定网络状态:系统会读取 /etc/sysconfig/network

3. 启动swap交换分区

4. 检查文件系统:系统会去检查一些可能会存在的目录,例如 /fsckoptions 与 /forcfsck 及 /fastboot

等等的目录,当系统有不正常关机的现象时(例如突然的断电等等),那么 Linux 将会自动的强制

去检查 root 的档案系统 ( checking root filesystems )。

5. 清除 /etc/mtab ;

6. mount root 及 /proc 档案系统

7.检查档案系统 :与前面相同的,当前面的 /fastboot 检查的,就会以 fsck 检查你的其它扇区 ( 使用 fsck )

8.挂上其它档案系统

9.设定 console 字型

10.打开 quota

11.清除不必要的档案, 如 lock, pid

12.设定 clock

13.serial port 初始化

14.将开机讯息经由 dmesg 放入 /var/log/dmesg 中

5、启动内核模块

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当系统执行完/etc/rc.d/rc.sysinit之后,/etc/inittab会指引系统去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

进入/etc/rc.d/rc3.d/目录下,我们会发现很多K或者S开头的链接到../init.d/的脚本文件,实际我们执行的是/etc/rc.d/init.d里的脚本文件

执行 ls -l输出结果为: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2011-11-02 S05kudzu -> ../init.d/kudzu

需要注意的是:S为开机需要加载执行的脚本文件,K为开机不需要加载执行的脚本文件,数字为优先级,优先级越小,越先执行.

我们可以用chkconfig来管理它的运行状态.

执行/etc/rc.d/rc.local

你如果打开了此文件,里面有一句话,读过之后,你就会对此命令的作用一目了然:

   # This script will be executed *after* all the other init scripts.

   # You can put your own initialization stuff in here if you don’t

   # want to do the full Sys V style init stuff.

   rc.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你可以把你想设置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

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此时,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等待用户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的时候了,你已经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入系统了。

6、环境变量加载

加载顺序说明

在刚登录Linux时,首先启动 /etc/profile 文件,然后再启动用户目录下的 ~/.bash_profile 如果 ~/.bash_profile文件存在的话,因为在 ~/.bash_profile文件中一般会有下面的代码:

if [ -f ~/.bashrc ] ; then

. ./bashrc

fi

所以会执行 ~/.bashrc文件。 并且~/.bashrc中,一般还会有以下代码:

if [ -f /etc/bashrc ] ; then

. /bashrc

fi

所以,~/.bashrc会调用 /etc/bashrc文件。最后,在退出shell时,还会执行 ~/.bash_logout文件。

执行顺序为:/etc/profile -> ~/.bash_profile  -> ~/.bashrc -> /etc/bashrc -> ~/.bash_logout

关于各个文件的作用域,在网上找到了以下说明:

(1)/etc/profile: 此文件为系统的每个用户设置环境信息,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时,该文件被执行. 并从/etc/profile.d目录的配置文件中搜集shell的设置。

(2)/etc/bashrc: 为每一个运行bash shell的用户执行此文件.当bash shell被打开时,该文件被读取。

(3)~/.bash_profile: 每个用户都可使用该文件输入专用于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当用户登录时,该文件仅仅执行一次!默认情况下,他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执行用户的.bashrc文件。

(4)~/.bashrc: 该文件包含专用于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当登录时以及每次打开新的shell时,该该文件被读取。

(5)~/.bash_logout:当每次退出系统(退出bash shell)时,执行该文件. 另外,/etc/profile中设定的变量(全局)的可以作用于任何用户,而~/.bashrc等中设定的变量(局部)只能继承 /etc/profile中的变量,他们是"父子"关系。

(6)~/.bash_profile 是交互式、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bashrc 是交互式 non-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通常二者设置大致相同,所以通常前者会调用后者。

https://blog.51cto.com/linuxgentoo/1599564

最新文章

  1. windows apache开启url rewrite
  2. 捉虫记(四)线程安全导致的HighCpu
  3. Struts2文件上传,以及各种注意事项
  4. Linux的find命令
  5. (转载)全球唯一标识GUID
  6. Codeforces Gym 100342H Problem H. Hard Test 构造题,卡迪杰斯特拉
  7. mysql 如何修改字符串为 utf8
  8. JAVA基础知识点(转载的)
  9. width:100%缩小窗口时背景图片出现空白bug
  10. 使用Flexible 实现手淘H5 页面的终端适配学习
  11. innodb_flush_method参数解析
  12. git关联了无用的,取消关联,并重置gitignore
  13. asmx 接收数据过大 发生错误
  14. zabbix_agent安装
  15. linux进程管理之进程查看
  16. wc 统计文件的行数,字数,字符
  17. SQLPrompt_7.2.2.273〖含注册机〗(支持低版本和最高版本SQL2016+VS2015)
  18. PCB设计铜箔厚度、线宽和电流关系
  19. mysql 创建外键时发生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0. jekyll 安装使用

热门文章

  1. node -- express框架
  2. java 获取两个时间之前所有的日期
  3. Java笔记---枚举类和注解
  4. Android获取CPU编号
  5. iOS闪退日志的收集和解析
  6. Xcode-一些小问题(配置包路径,配置文件路径。。。)
  7. mysql中EXPLAIN 的作用
  8. 剑指offer-面试题63-股票的最大利润-数组
  9. Elasticsearch之增加和删除索引
  10. Ubuntu-Server18.04开启无线网卡并配置静态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