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自称 "Batteries included"(自带电池, 自备干粮?), 就是因为他提供了很多内置的模块, 使用这些模块无需安装和配置即可使用.

本章主要介绍 python 的一些内置常用核心模块

Python 常用的核心模块

一、collections模块

这是个有用的容器模块, 提供了许多有用的集合, 来弥补通用的内置容器:list, dict, tuple, set

1.1 namedtuple()

namedtuple()是一个工厂函数, 用来创建一个tuple的子类型namedtuple.

我们以前的tuple只能通过下标去访问, namedtuple访问元素的时候可以使用类似属性的东西去访问.


基本使用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参数1: 要创建的 tuple 的类型的名字 参数2:新类型拥有的属性列表
# 返回的是个类, 这个类的类名就是 Point(参数1确定的) , 拥有两个属性 x, y
# 变量 Point 只是表示我们又重新定义了变量指向了返回的那个类而已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rint(Point)
print(issubclass(Point, tuple)) # 确实是 tuple 的子类 # 使用返回的类型创建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表示一个平面中的点
p1 = Point(x=10, y=20)
print(p1.x)
print(p1.y)

说明:

  1. 从上面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 使用namedtuple可以很容易定义出一种数据类型
  2. 他具备tuple的不可变性, 又能根据属性来引用, 一个字:用起来就是爽
  3. 定义一个表示平面的圆: Circle = namedtuple('Circle', ['x', 'y', 'r'])

继承自tuple

由于namedtuple返回的类继承自tuple, 所以tuple的属性和方法在这里都可以使用.

比如用下标去访问, 用for去迭代等等.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1 = Point(x=10, y=20) print(p1[0])
print(p1[1]) for i in p1:
print(i)

3 个新增方法和 2 个新增属性

类方法:_make(序列或迭代器)

从已知的序列或迭代器中创建一个实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nums = [20, 100]
p1 = Point._make(nums)
print(p1) p2 = Point._make(range(10, 12))
print(p2)


实例方法:_asdict()

返回一个列表(从3.1f开始是一个OrderedDict)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1 = Point(10, 20)
d = p1._asdict()
print(d)


实例方法:_replace(关键字参数)

更改某个属性的值, 由于namedtuple是不可变的, 所以返回的是一个新的namedtuple实例对象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1 = Point(10, 20)
p2 = p1._replace(y=100)
print(p2)


类属性:_source

返回创建的类的源码

类属性: _fields

返回创建类的所有属性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Point = namedtuple("Point", ["x", "y"])
print(Point._fields)

1.2 类:deque

deque是一个双向队列.

发音: deck 是 "double-ended queue" 的简写

deque线程安全, 内存高效, 支持在两端添加和删除元素.

相对list主要体现在添加和删除效率比较高.


创建deque对象

deque([iterable[, maxlen]])

两个参数都是可选

参数1: 可迭代对象, 会把里面的数据初始近双端队列中

参数2: 双端队列允许的最大长度. 如果元素个数超出了这个只, 则只保留后面添加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 = deque(range(10))
print(d)


方法和属性

append(x)

队列的右边添加元素.

注意:对队列来说, 左边指队首, 右边指队尾

appendleft(x)

在队列的左边添加元素

clear()

情况队列中的所有元素, 然后长度成为 0

copy()

浅复制队列中的元素 (3.5新增)

count(x)

统计指定的元素 x 在队里中出现的次数

extend(iterable)

向右扩展队列

extendleft(iterable)

向左扩展队列

index(x)

查找x在队里中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如果没有找到, 则抛出异常

insert(i, x)

x插入到下标为i的位置

pop()

删除并返回最右边的元素

popleft

删除并返回最左边的元素

remove(x)

删除队列中第一个x

reverse()

翻转队列中的元素

只读属性:maxlen

创建队列的时候设定的允许的元素的最大个数

1.3 类:Counter

Counter用来统计集合中元素出现的次数.

Counterdict的子类, 每个键值对都表示元素和元素出现的次数.

创建Counter对象

Counter([iterable-or-mapping])

参数:需要统计的迭代类型或mapping 类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通过可迭代类型创建一个 Counter
c1 = Counter("abcabc3344efg") print(c1) # 通过 dict 创建一个 Counter
c2 = Counter({"a": 3, "b": 4}) # 表示 a 出现了3次
print(c2) # 通过关键字创建一个 Counter
c3 = Counter(cats=4, dogs=8) # 表示 cats 出现了4次
print(c3)


有用的几个方法

elements()

根据统计结果, 返回一个包含所有元素的可迭代类型的对象

most_common(n)

返回出现次数最多的前n个元素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1 = Counter("abcabc3344efg")
print(sorted(c1.elements())) # 所有的元素
print(c1.most_common(2)) c2 = Counter({"a": 3, "b": 4})
print(sorted(c2.elements()))
print(c2.most_common(2)) c3 = Counter(cats=4, dogs=8)
print(sorted(c3.elements()))
print(c3.most_common(1))

1.4 类:defaultdict

在以前我们使用dict的时候, 如果访问不存在的key时会抛出异常. 使用defaultdict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defaultdict(函数)

说明:

  1. 如果访问的key不存在, 则会调用传递的函数, 把函数作为value
  2. 其余的使用和dict一样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lambda: "默认值")
d["b"] = "bbb"
# key 不存在, 则调用函数, 把函数返回值作为值. 并把键值对存入到 defaultdict中
print(d["a"])
print(d["b"])
print(d)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s = [('yellow', 1), ('blue', 2), ('yellow', 3), ('blue', 4), ('red', 1)]

d = defaultdict(list)
for k, v in s:
d[k].append(v) print(sorted(d.item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 统计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s = "abcdabAbc" d = defaultdict(int)
for k in s:
d[k] += 1 print(sorted(d.items()))

1.5 类:OrderedDict

dict的键值对是无序的.

ordereddict是可以记录键值对的插入顺序的dict.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od = OrderedDict()
od["a"] = 10
od["c"] = 20
od["b"] = 40
for k, v in od.items():
print(k + " : " + str(v))

最新文章

  1. 【6年开源路】FineUI家族今日全部更新(FineUI + FineUI3to4 + FineUI.Design + AppBox)!
  2. 第一篇博文,整理一下关于Mac下安装本地LNMP环境的一些坑
  3. Rainyday.js –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雨滴效果
  4. ETL利器Kettle实战应用解析系列一【Kettle使用介绍】
  5. ServiceStack.Text反序列化lowercase_underscore_names格式的JSON
  6. 20160720-java高并发
  7.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笔记
  8. iscsi 操作备忘
  9. tomcat集群部署
  10. 点击 a 标签触发事件而不跳转页面
  11. c语言中继承和多态的简单实现
  12. 瑞柏匡丞:国内外App市场分析报告
  13. winutils spark windows installation
  14. [LeetCode] Car Fleet 车队
  15. selenium chrome在新标签页打开链接的方法
  16. openstack--4--控制节点安装配置glance
  17. 10. js截取最后一个斜杠后面的字符串
  18. Django中连接redis
  19. B1030 完美数列 (25 分)
  20. jzoj5805

热门文章

  1. 常用阻塞队列 BlockingQueue 有哪些?
  2. 【WPF学习】第五十六章 基于帧的动画
  3. web前端 关于浏览器兼容的一些知识和问题解决
  4. Web 认证配置流程
  5. Flutter 拖拽控件Draggable看这一篇就够了
  6. 解决IOS下window.open页面打不开问题
  7. Redis系列五 - 哨兵、持久化、主从
  8. MySQL中常用转换函数介绍
  9. 使用mitmproxy抓包手机APP的配置步骤
  10. php通过单例模式使一个类只能创建一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