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糖很多, 就是奔这个“懒” 来用clj的.

但是,在常见的书里(《Clojure编程》《Clojure编程乐趣2》)都对很多基本语法,用法都介绍不全, 不细。看书看得很累。

比如《Clojure编程》里 第1章介绍了各种基本语法,但是没有介绍for :when,然后在P138 直接用了

(for [dx [-  ] dy [-  ] :when (not=  dx dy)]
[(+ dx x) (+ dy y)])

也没有详细解释。也许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吧。

对我这种特别笨的人来说,一下就看不懂了,感觉还是有很多坑。

必须对照https://clojuredocs.org/   + 自己尝试。

心得

写在前面。

在已经学过《SICP》和用过scheme和hy的基础上,感觉Clojure确实有自己的特点。仍然必须先让自己进入什么都不会的状态,耐心去学,才能真学进去,不然,小问题就能卡住半天。还不容易找到答案。

1学Clojure就像是学汉字。要从边旁部首学起

和只有7个关键字scheme不同,Clojure系各种语法糖特别多,而且因为引入的不同的集合#{} {} [] '(),客观上带来了很多scheme里没有的“转型"问题。

如果不从细微出入手,别说读懂句子,就连每个词,每个字,甚至每个部首,都不认识。>_<!

开始学偏旁部首,认字过程 学的非常慢,都是非常细节,功能单一但是非常细腻的小函数,小动词。

然后用这些部首自己去造字组词(DSL),然后再去用DSL组词造句表达。

2  数据结构、类型+远多于其他语言,利弊互现。

scheme里一切皆列表 list()  顶多知道cons 也就差不多了。

数据类型,顶多知道有symbol类型 就已经可以写出个解释器了。

hy/py  也就是py里的set {}  list []  map {k:v}  然后tuple() generator () ...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Clojure的数据结构因为 不可变/可变 的分野,几乎等于类型数量×2。

即使不考虑这一点,其他性能、实现方面的复杂度,工程上和JVM的兼容等等

Clojure放弃了scheme里一切皆括号()的写法,  引入{} [] 。客观上放眼望去,不是无尽的括号,可读性增强。

但是弊端当然就是学习、写码时负载增加。

典型体现在:

1必须认真理解() 和 [] 的差异,包括conj行为差异,遍历性能差异等等等。

2 必须记住(for [])  返回的是个list ()  需要别的类型,还要转。

想直接返回1个list 是麻烦的,这样写是不行的

[for [l [1 2 3]] (* l 2)]

因为外层不能是方括号

而在py里 list 表达式根深蒂固。而hy里,我们有(lfor  )  也能直接返回list。个人认为hy的lfor方案很好。

 

3 不得不依赖 引入各种转型  比如filter 之外,还搞出了filterv filterm 分别对应返回结果是 vector map 的情况。

个人感觉,这里还不如py优雅。

再比如,合并([]  []  [])-> [] nested vector成为1个vector

大概只能

(vec (apply concat nested_coll))
1 apply concat 把([e1] [e2 e3]) 拼接成(e1 e2 e3),
2 然后vec把外层()变成[], 得到 [e1 e2 e3]

虽然把这一行自己写成宏也没什么,但是总感觉怪异,不优雅。

-----------------------------------------分割线---------------------------------------------------------------

下面全都是我记录下在py hy里没有的,我这种菜鸟新手不太习惯的写法。陆续增加。

for和doseq

上面这句里, for可以同时循环dx  dy 2个变量  相当于2个for嵌套

后面的:when 保证只有when成立时再执行body

注意 如果执行函数,要用这个,而不是for

(doseq [x [ ]]
(println "aa")
)

这里doseq 换成for 里面的println 是不会被执行的。这里区分有点细,和py的list表达式和 hy区别

not=

可以接受多个参数,来判断连续相等。相当于+ - * / 连加

set 作为谓词

因为集合可以作为函数,所以当然可以作为谓词函数

(if (#{ }, ) "真" "假")

这个集合#{3 2}完全可以定义为1个谓词函数,就像《Clojure编程》P143一样,在body里把集合定义成谓词,然后在外面简单把集合传进来

内部

(if (survive? ) "真" "假")

其实survive?这个看起来是谓词函数的东西,只是个简单的#{2 3}

mapcat

(mapcat f p)    等于(concat  (map  f  p)) 把map的结果连接起来

apply map

从scheme,py pandas里就都有。但总记不住

(apply f [p1 p2 p3])

(map f [p1 p2 p3])

相同点:  都是紧跟1个函数。后面是一串参数。

不同点:map: 是“映射”,所以返回((f p1) (f p2) (f p2))

    apply  的f 是接受3个参数的, 返回(f p1 p2 p3)  比如

(apply + [  ]) 
=>6
(map #(* % ) [  ])
=>( )

apply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脱括号”的作用。比如 当参数是[[], []] 这种时,想用concat 把nest2个vector连接起来,用

(apply concat [vec1, vec2])

相当于(concat vec1 vec2)

——微吐槽:不如py的 list extend()  或者*解引用 itertools.chain(*[vec1 vec2])

disj

把元素添加进set

user=> (disj #{  }) ; disjoin nothing
#{ } user=> (disj #{ } ) ; disjoin
#{ } user=> (disj #{ } ) ; disjoin non-existent item
#{ } user=> (disj #{ } ) ; disjoin several items at once
#{}

juxt

和map相同点:都是元素级操作

不同点:

map:1个函数,多个参数;

juxt多个函数,1个参数。

((juxt a b c) x) => [(a x) (b x) (c x)]

constantly

返回1个函数,这个函数可以接收任意数量的参数,但永远返回初始给定的返回值

user=> (def boring (constantly ))
#'user/boring user=> (boring ) user=> (boring) user=> (boring "Is anybody home?")

Zipper

来自《FUNCTIONAL PEARL》中的概念。

以不可变的方式遍历层次数据结构(如嵌套的vector  XML 等等等)。

参考

http://josf.info/blog/2014/03/21/getting-acquainted-with-clojure-zippers/

http://www.thattommyhall.com/2013/08/23/genetic-programming-in-clojure-with-zippers/

 (zipper branch? children make-node root) ;
;Creates a new zipper structure. ;
;branch? is a fn that, given a node, returns true if can have ;
; children, even if it currently doesn't. ;; children is a fn that, given a branch node, returns a seq of its ;; children. ;
; make-node is a fn that, given an existing node and a seq of ;; children, returns a new branch node with the supplied children. ;
; root is the root node.

concat和into

类似但不同。主要是返回值

into

(into [ ] [ ])
=>[ ]

concat

(concat [ ] [ ])
=>( )

选入进新的collection

user=> (into (sorted-map) [ [:a ] [:c ] [:b ] ] )
{:a , :b , :c }
user=> (into (sorted-map) [ {:a } {:c } {:b } ] )
{:a , :b , :c } ; When maps are the input source, they convert into an unordered sequence
; of key-value pairs, encoded as -vectors
user=> (into [] { , })
[[ ] [ ]]
user=> (into () '(1 2 3))
( ) ; This does not happen for a vector, however, due to the behavior of conj:
user=> (into [ ] '(4 5 6))
[ ]

merge-with

多个map规约为1个map  把每个map的 value 按 f进行规约

(merge-with f & maps)

(merge-with into
{"Lisp" ["Common Lisp" "Clojure"]
"ML" ["Caml" "Objective Caml"]}
{"Lisp" ["Scheme"]
"ML" ["Standard ML"]})
;;=> {"Lisp" ["Common Lisp" "Clojure" "Scheme"], "ML" ["Caml" "Objective Caml" "Standard ML"]}
(merge-with +
{:a :b }
{:a :b :c }
{:a :b :c }
{:a }
{:c :d }) ;;=> {:d , :c , :a , :b }

assoc

可以把多个key value 放进一个map里, 把map作为可变对象

(assoc map key val)
(assoc map key val & kvs) (assoc {} :key1 "value" :key2 "another value") ;;=> {:key2 "another value", :key1 "value"}

conj

把多个element 加入conj到coll。 返回新coll,不可变对象

注意,只保证加入。顺序性各有不同:

map和set没有顺序不谈

[] vector在末尾添加

'() 列表在头部添加

(conj coll x)

(conj coll x & xs)

;; notice that conjoining to a vector is done at the end
(conj [ ] )
;;=> [ ] ;; notice conjoining to a list is done at the beginning
(conj '(1 2 3) 4)
;;=> ( ) (conj ["a" "b" "c"] "d")
;;=> ["a" "b" "c" "d"] ;; conjoining multiple items is done in order
(conj [ ] )
;;=> [ ] (conj '(1 2) )
;;=> ( 3 ) (conj [[ ] [ ]] [ ])
;;=> [[ ] [ ] [ ]]

condp

接受1个双参数的pred函数,然后跟1个作为第2个参数,

后面跟的列表,是第1个参数的列表,和值的列表。

(println (condp #(% %) :foo
string? "it's a string"
keyword? "it's a keyword"
symbol? "it's a symbol"
fn? "it's a function"
"something else!")
)
=>it's a keyword
(condp #(%1 2 %2)
       = "eq"
       < "lt"
       > "gt")

vector和vec

vector在外面加一层方括号[]

vec把外层转换成[]

(vector '(1 2 3))
=>[( )] (vec '(1 2 3))
=>[ ]

超强的let

es6里let是和const并列的;let定义可变变量,const定义不可变变量。

Clojure里切不可望文生义。let远不止是用于 创建临时变量 和es6 ts里 的let感觉完全不一样。

Clojure里 let和def的区别是这样分的

let创建 内部不可变变量

def创建 namespace可变变量

let的作用起码有3条:

1 创建内部、不可变变量。

2 解构赋值 destruct

3 赋值有顺序,后面的语句可以调用前面的,所以可以在let中放置顺序执行语句

(let [var1 v1
var2 (f1 var1)
]
(f2 var1 var2)
)

这样,在let 的方括号里 [] 把var1 var2 按顺序赋值好,其中var2 的赋值还用到了刚刚赋值的var1。

最后let的body里,只表现最终返回结果就好了。

可以认为,多用let少用do就对了

(let [数值准备]
(返回的结果)
)

只把最后1次计算 方在body里,或者返回 一个map{} 或者list [], 可以突显返回值

这种涉及思路,相当于把全部内部变量全都在头部声明、赋值1次。只用1个let  避免其他语言里到处const var好多次。

而且用机制保证了赋值后的不可变性。

最后,让body聚焦于值的返回

确实是很强大,很有力的表达方式,一定要掌握。

fn内部的letfn

和py/hy不同 defn 定义的一律是namespace级别的。所以如果defn内部嵌入1个defn定义,则外部执行2遍,将导致内部defn也更新。(因为def可以覆盖),但本意内部的defn是外部不可见的局部函数。这时就用letfn

简单说,任何涉及fn内部的东西,都要显式用let/letfn来构造。

在Clojure里, 局部/ns  的区别必须显式声明!

for中的:when和:while

(for [x (range ) :when (not= x )] x)
; =>( ) (for [x (range ) :while (not= x )] x)
; => ( )

:when会遍历整个循环,条件不满足的不执行   类似 continue

:while 遇到第一次满足条件的地方,就会退出。类似break

filter

只相当于for中的:when,不能在第1次满足是停下:下面3种写法是等效的

(for [x (range ) :when (not= x )] x)
(filter #(not= % ) (for [x (range )] x))
(filter #(not= % ) (range ))

后两种显然最后更简单。

不同点:

写在 :when和:while 里面的不是函数,是表达式

如何选择:

如果过滤条件简单,就是个简单表达式,那么用for更合适;

如果过滤条件是外部定义的predicator函数,那么用filter合适;

个人倾向,尽量使用filter/filterv/filterm,不显式使用for和循环,尤其coll已经是外部赋值好的时候。 和需要定制返回值类型时

for的好处是,可以在body里对返回值进行定制。

字符串分割

#"" 是正则表达式 如果只用1个分割符,就这样

(str/split "*-D1R2" #"-")

等价于py里

"*-D1R2".split("-")

identity和constantly

都是用于创建简单函数:

identity返回f(x)=x
 
而constantly 返回 f(x)=const  不论接收到什么参数,永远返回创建时给的const
user=> (def boring (constantly 10))
#'user/boring user=> (boring ) user=> (boring) user=> (boring "Is anybody home?")

loop recur的坑

注意recur里,各循环变量还是不可变的

不要循环多个变量。特别是互相依赖的时候。
(loop [iter
acc ]
(if (> iter )
(println acc)
(recur (inc iter) (+ acc iter)))) ;; =>
;; sum from to

每次recur (inc i)  ( XX i)

第2个里面不能立即用inc后的(inc iter)后的iter值
在这里,这种机制保证了结果的正确:
在最后1次loop的时候(iter=10),虽然第一个语句(inc iter)似乎把iter加到了11, 但是第2个语句里(+ acc iter)仍然把iter=10送进去累加,然后跳到头部 遇到if 打印了最终的acc。
 
所以,recur的两次调用,用的iter在前后语句里不会改变! 可以认为loop声明的变量还是类似let,对开发者的代码是不可变的;而iter值的改变在代码recur执行完,goto过程中,才由Clojure完成
 
只好改成里面嵌套let了
      (loop [i ]
(let [res1 ((get fns-cmp i) env1 env2)]
(if (or (>= i n) (not= res1))
res1
(recur (inc i))
)
)
)

update-in

修改嵌套的数据结构内的值,有点类似mongo的查询条件,但是简单得多
(def users [{:name "James" :age }  {:name "John" :age }])
#'user/users ;; similar to assoc-in but does not simply replace the item.
;; the specified func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matching item.
;; here the age of the second (index ) user is incremented.
(update-in users [1 :age] inc)
;;=> [{:name "James", :age } {:name "John", :age }]

查询条件是nest指向1个记录的,所以如果想更新多于1个值,需要assoc

;;You can use update-in in a nested map too, in order to update more than
;;one value: (def m {: {:value , :active false}, : {:value , :active false}}) (update-in m [:] assoc :value 1 :active true)
;;=>{: {:value , :active true}, : {:value , :active false}}
 
 

最新文章

  1. 初探Spring - IOC原理
  2. 会场安排问题---nyoj14
  3. Android源码分析之AsyncTask
  4. iOS 导航控制器返回栈中的某一控制器
  5. UIApplication 概述
  6. [Hibernate] - Select/Update/Delete/Insert
  7. 【英语】Bingo口语笔记(71) - shit系列
  8. 再探Tomcat
  9. easyui datagrid用formtater的问题
  10. SQL Server MySQL 中的 in 与 null
  11. haproxy 中的http请求和https请求
  12. 【Owin 学习系列】1. 第一个 Owin 程序
  13. PHP 中 config.m4 的探索
  14. 7、Servlet会话跟踪
  15. [Python设计模式] 第18章 游戏角色备份——备忘录模式
  16. springbank 开发日志 springbank是如何执行一个handler的requestMapping对应的方法的
  17. dp专题练习
  18. [UE4]增加观察者
  19. SpringBoot中用Fastjson替换默认的Jackson
  20. tensorflow batch

热门文章

  1. 【Android Apk重新签名报错re-sign.jar之解决方法】
  2. 红帽学习笔记[RHCE]OpenLDAP 服务端与客户端配置
  3. 数组转字符串,字符串转数组 join(), split();
  4. Being a Good Boy in Spring Festival
  5. &lt;&lt;C++ Primer&gt;&gt; 术语表 (总) (待补充)
  6. css精灵图使用
  7. 如何用item pipeline(管道)清洗数据
  8. Jquery复习(三)之链式调用
  9. css3弹性伸缩布局(一)—————flex布局
  10. 解决:centos配置ssh免密码登录后仍要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