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对象有多种状态,在每一个状态下,都会有不同的行为。那么在代码中我们经常是这样实现的。

typedef enum tagState
{
state,
state1,
state2
}State; void Action(State actionState)
{
if (actionState == state)
{
// DoSomething
}
else if (actionState == state1)
{
// DoSomething
}
else if (actionState == state2)
{
// DoSomething
}
else
{
// DoSomething
}
}

而这种就好比简单工厂模式,当我们增加新的状态类型时,我们又需要修改原来的代码,这种对于测试是很不利的;由于简单工厂的缺点那么的明显,后来的工厂模式就克服了这个缺点,我们就可以借鉴工程模式,来解决这种随着状态增加而出现的多分支结构,而这就是我今天要总结的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

在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对状态模式是这样说的: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状态模式的重点在于状态转换,很多时候,对于一个对象的状态,我们都是让这个对象包含一个状态的属性,这个状态属性记录着对象的具体状态,根据状态的不同使用分支结构来执行不同的功能,就像上面的代码那样处理;就像上面说的,类中存在大量的结构类似的分支语句,变得难以维护和理解。状态模式消除了分支语句,就像工厂模式消除了简单工厂模式的分支语句一样,将状态处理分散到各个状态子类中去,每个子类集中处理一种状态,这样就使得状态的处理和转换清晰明确。

UML类图

Context:定义客户端感兴趣的接口,并且维护一个ConcreteState子类的实例,这个实例定义当前状态;
State:定义一个接口以封装与Context的一个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
ConcreteState subclasses:每一个子类实现一个与Context的一个状态相关的行为。

它们之间的协作步骤如下:

    1. Context将与状态相关的请求委托给当前的ConcreteState对象处理;
    2. Context可以将自身作为一个参数传递给处理该请求的状态对象。这使得状态对象在必要时可以访问Context;
    3. Context是客户使用的主要接口。客户可用状态对象来配置一个Context,一旦一个Context配置完毕,它的客户不再需要直接与状态对象打交道;

使用场合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均可使用State模式:

  1. 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
  2. 一个操作中含有庞大的多分支的条件语句,且这些分支依赖于该对象的状态。这个状态通常用一个或多个枚举常量表示。通常有多个操作包含这一相同的条件结构。State模式将每一个条件分支放入一个独立的类中。这使得你可以根据对象自身的情况将对象的状态作为一个对象,这一对象可以不依赖于其它对象而独立变化。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ntext; class State
{
public:
virtual void Handle(Context *pContext) = ;
}; class ConcreteStateA : public State
{
public:
virtual void Handle(Context *pContext)
{
cout<<"I am concretestateA."<<endl;
}
}; class ConcreteStateB : public State
{
public:
virtual void Handle(Context *pContext)
{
cout<<"I am concretestateB."<<endl;
}
};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State *pState) : m_pState(pState){} void Request()
{
if (m_pState)
{
m_pState->Handle(this);
}
} void ChangeState(State *pState)
{
m_pState = pState;
} private:
State *m_pState;
}; int main()
{
State *pStateA = new ConcreteStateA();
State *pStateB = new ConcreteStateB();
Context *pContext = new Context(pStateA);
pContext->Request(); pContext->ChangeState(pStateB);
pContext->Request(); delete pContext;
delete pStateB;
delete pStateA;
}

总结

状态模式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理解的;没有多么深奥的时序关系,就是简单的将对象的状态和对应状态下的行为分离开来,不再是简单的if…else或switch…case分支结构了,而是每一个状态都对应一个类,一个类集中管理一个状态;在多状态的情况下,简化了程序的维护和管理,让程序结构简明化,同时也易于扩展。

最新文章

  1. (转)dp和dip是同一个单位
  2. Maven构建Hadoop Maven构建Hadoop工程
  3. Winform 关于委托与Invoke和Begin Invoke的使用
  4. 【教程】【FLEX】#002 请求服务端数据(UrlLoader)
  5. Meta标签中的format-detection属性及含义
  6. FancyBox——jQuery弹出窗口插件
  7. thinkphp中session跨域问题
  8. poj 1218 THE DRUNK JAILER【水题】
  9. spark-streaming-kafka包源码分析
  10. Debian 使用杂记(一)
  11. Python笔记之面向对象
  12. JMS(java消息服务)整合Spring项目案例
  13. vue父子组件通信
  14. 苹果新贵 Swift 之前世今生
  15. 财务模块多组织,GL, SLA, SOB, COA, BSV, CCID, LE 概念的简单介绍
  16. 【AtCoder2134】ZigZag MST(最小生成树)
  17. Error:Execution failed for task :app:transformClassesWithInstantRunForDebug解决方案
  18. uniGUI动态建立Form及释放
  19. 4.3 C++虚成员函数表vtable
  20. vue如何正确销毁当前组件的scroll事件?

热门文章

  1. js 对数据进行过滤
  2. 微信小程序:动画(Animation)
  3. python部署lvs
  4. 良好习惯成就Better程序员
  5. Windows 虚拟机 忘记密码的处理
  6. c语言提高篇 第一天
  7. SUCTF 2016 : dMd
  8. LODOP中ADD_PRINT_TABLE、HTM、HTML表格自动分页测试
  9. [模板] 二分图博弈 &amp;&amp; BZOJ2463:[中山市选2009]谁能赢呢?
  10. socketserver和socket的补充(验证客户端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