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Deep learning的常用模型或者方法

9.1、AutoEncoder自动编码器

Deep Learning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人工神经网络(ANN)本身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如果给定一个神经网络,我们假设其输出与输入是相同的,然后训练调整其参数,的都每一层中的权重。自然地,我们就得到了输入I的几种不同表示(每一层代表一种表示),这些表示就是特征。自动编码器就是一种尽可能复现输出信号的神经网络。为了实现这种复现,自动编码器就必须捕捉可以代表输入数据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像PCA那样,找到可以代表原信息的主要成分。

具体过程简单的说明如下:

1)给定无标签数据,用非监督学习学习特征:

在我们之前的神经网络中,如第一个图,我们输入的样本是有标签的,即(input, target),这样我们根据当前输出和target(label)之间的差去改变前面各层的参数,直到收敛。但现在我们只有无标签数据,也就是右边的图。那么这个误差怎么得到呢?

如上图,我们将input输入一个encoder编码器,就会得到一个code,这个code也就是输入的一个表示,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code表示的就是input呢?我们加一个decoder解码器,这时候decoder就会输出一个信息,那么如果输出的这个信息和一开始的输入信号input是很像的(理想情况下就是一样的),那很明显,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code是靠谱的。所以,我们就通过调整encoder和decoder的参数,使得重构误差最小,这时候我们就得到了输入input信号的第一个表示了,也就是编码code了。因为是无标签数据,所以误差的来源就是直接重构后与原输入相比得到。

2)通过编码器产生特征,然后训练下一层。这样逐层训练:

那上面我们就得到第一层的code,我们的重构误差最小让我们相信这个code就是输入信号的良好表达了,或者牵强点说,它和原信号是一模一样的(表达不一样,反应的是一个东西)。那第二层和第一层的训练方式就没有差别了,我们将第一层输出的code当成第二层的输入信号,同样最小化重构误差,就能得到第二层的参数,并且得到第二层输入的code,也就是元输入信息的第二个表达式了。其他层同样的方法炮制就行了(训练这一层,前面的参数都是固定的,并且他们的decoder已经没有用了,都不需要了)

3)有监督微调:

经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层了,至于需要多少层(或者深度需要多少,这个目前本身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需要自己试验调。每一层都会得到原始输入的不同的表达。当然了,我们觉得它是越抽象越好,就像人的视觉系统一样。

到这里,这个AutoEncoder还不能用来分类数据,它只是学习获得了一个可以良好代表输入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最大程度上代表原始输入信号。为了实现分类,可以在AutoEncoder的最顶的编码层添加一个分类器(例如罗杰斯特回归,SVM等),然后用过标准的多层神经网络的监督训练方法(梯度下降法)去训练。

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需要将最后层的特征code输入到最后的分类器,通过有标签样本,通过监督学习进行微调,这也分两种,一个是只调分类器(黑色部分):

另一种,通过有标签样本,微调整个系统:(如果有足够多的数据,这个是最好的,端对端学习)

一旦监督训练完成,这个网络就可以用来分类了。神经网络的最顶层可以作为一个线性分类器,然后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性能的分类器去取代它。

在研究中可以发现,如果在原有的特征中加入这些自动学习得到的特征可以大大提高精确度,甚至在分类问题中比目前最好的分类算法效果还要好!

AutoEncoder存在一些变体,这里简要介绍下两个:

Sparse AutoEncoder稀疏自动编码器:

如果在 AutoEncoder的基础上加上L1的Regularity限制(L1主要是约束每一层中的节点中大部分都要为0,只有少数不为0,这就是Sparse名字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得到Sparse AutoEncoder法。

如上图,其实就是限制每次得到的表达code尽量稀疏。因为稀疏的表达往往比其他的表达要有效(人脑好像也是这样的,某个输入只是刺激某些神经元,其他的大部分的神经元是受到抑制的)。

Denoising AutoEncoders降噪自动编码器:

降噪自动编码器DA是在自动编码器的基础上,训练数据加入噪声,所以自动编码器必须学习去去除这种噪声而获得真正的没有被噪声污染过的输入。因此,这就迫使编码器去学习输入信号的更加鲁棒的表达,这也是它的泛化能力比一般编码器强的原因。DA可以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去训练。

9.2、Sparse Coding稀疏编码

如果我们把输出必须和输入相等的限制放松,同时利用线性代数中基的概念,即O = a11 + a22+….+ ann, Φi是基,ai是系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优化问题:

Min |I – O|,其中I表示输入,O表示输出。

通过求解这个最优化式子,我们可以求得系数ai和基Φi,这些系数和基就是输入的另外一种近似表达。

因此,它们可以用来表示输入I,这个过程也是自动学习得到的。绕过我们在上述式子上加上L1的Regularity限制,得到:

Min |I – O| + u*(|a1| + |a2| + … + |an |)

这种方法被称为Sparse Coding。通俗的说,就是将一个信号表示为一组基的线性组合,而且要求只需要较少的几个基就可以将信号表示出来。

“稀疏性”定义为:只有很少的几个非零元素或只有很少的几个远大于零的元素。要求系数 ai 是稀疏的意思就是说:对于一组输入向量,我们只想有尽可能少的几个系数远大于零。

选择使用具有稀疏性的分量来表示我们的输入数据是有原因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感官数据,比如自然图像,可以被表示成少数基本元素的叠加,在图像中这些基本元素可以是面或者线。同时,比如与初级视觉皮层的类比过程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人脑有大量的神经元,但对于某些图像或者边缘只有很少的神经元兴奋,其他都出于抑制状态)。

稀疏编码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用来寻找一组“超完备”基向量来更高效地表示样本数据。注意:主成分分析技术(PCA)能使我们方便地找到一组“完备”基向量,但是这里我们想要做的是找到一组“超完备”基向量来表示输入向量(也就是说,基向量的个数比输入向量的维数要大)。超完备基的好处是它们能更有效地找出隐含在输入数据内部的结构有模式。然而,对于超完备基来说,系数ai不再由输入向量唯一确定。因此,在稀疏编码算法中,我们另加了一个评判标准“稀疏性”来解决因超完备而导致的退化(degeneracy)

Sparse coding分为两个部分:

1)Training阶段:给定一系列的样本图片[x1, x 2, …],我们需要学习得到一组基[Φ1, Φ2, …],也就是字典。

稀疏编码是K-means算法的变体,其训练过程也差不多(EM算法的思想:如果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包含两个变量,如L(W, B),那么我们可以先固定W,调整B使得L最小,然后再固定B,调整W使L最小,这样迭代交替,不断将L推向最小值。)

训练过程就是一个重复迭代的过程,按上面所说,我们交替的更改a和Φ使得下面这个目标函数最小。

a)固定字典Φ[k],然后调整a[k],使得上式,即目标函数最小(即解LASSO问题)。

b)然后固定住a [k],调整Φ [k],使得上式,即目标函数最小(即解凸QP问题)。

不断迭代,直至收敛。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可以良好表示这一系列x的基,也就是字典。

2)Coding阶段:给定一个新的图片x,由上面得到的字典,通过解一个LASSO问题得到稀疏向量a。这个稀疏向量就是这个输入向量x的一个稀疏表达了。

例如:

最新文章

  1. 111. for(元素变量x:遍历对象obj)
  2. webpack --- 详解
  3. 【转】oracle内存分配和调优总结
  4. Android使用SQLite数据库(2)
  5. Linux使用汇总贴
  6. Linux的一些基础
  7. [二分图&最小割]
  8. sql获取时间时分秒
  9. [转]struct 用法深入探索
  10. JavaScript之数组去重
  11. WinForm笔记一:文本框只允许输入数字
  12. winform/wpf 程序部署
  13. Spring自学教程-jabc编程详解、RowMapper使用(三)
  14. GO中的数组切片
  15. python 2.4 的字符串转时间(日期减法取间隔时间)
  16. 关于在eclipse中添加windowbuilder插件的问题
  17. 【转载】CSS3 文字溶解效果
  18. sql server 将两列数据合并到一列 拼接
  19. centos6.8安装python3.7无法import _ssl
  20. Includes() vs indexOf() in JavaScript

热门文章

  1. 推荐 的FPGA设计经验(3) 物理实现和时间闭环优化
  2. vue-router核心概念
  3. jsp内置的对象【jsp可用数据容器】
  4. 北京Uber优步司机奖励政策(2月1日)
  5. python之Queue
  6. 8、Java并发编程:同步容器
  7. MySQL高级-showProfile
  8. Sql Server Profiler使用
  9. YUM本地源制作与yum网络版仓库
  10. [CodeForce455A]Bor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