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多元人才创造无尽可能,让每一位优秀博士生得到发声成长机会”可以说是这次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最好的归纳了。自去年首次举办以来,这项旨在助力青年研究者成长的项目迅速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生论坛中,微软亚洲研究院请到了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50多位优秀博士生参与。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短短的三天里,与会者们都感受到了蓬勃跳动的“青年智慧”。

“本届博士生论坛作为优秀博士生交流学习的盛会,在注重经验传递的同时,更强调青年研究者们的主动参与、表达思考与自我发掘。”
本次论坛主要负责人学术合作经理孙丽君女士介绍道。在9月19日至9月21日的三天活动中,一系列丰富新颖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博士首先为大家带来的题为
“人工智能和第四代工业革命”
的主题演讲,总结了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霍强、郑宇、刘云新、罗翀、刘铁岩、童欣等研究员分别讲述了他们在语音识别、城市计算、无线网络、视频处理、深度学习以及图形学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突破,带给大家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勇博士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用微软学术搜索助力科研生涯”。最后一天的圆桌论坛则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博士主持,邀请到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Thomas
Moscibroda博士和首席研究员张冬梅博士、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总监田江森博士进行了关于如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讨论。另一方面,同学们在技术工作坊、小组讨论等环节,向与会嘉宾及微软研究员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

毫无疑问,博士生论坛的焦点便是本次到来的优秀博士生们,在看到他们优异表现的同时,我们更想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生动的故事?围绕学术选择、科研道路、活动感想等话题,我们挑选了若干问题,采访了此次邀请到的优秀博士生代表,下面便是本次采访的精华内容,希望你能有所启发。

优秀博士生简介:利文浩  (左)

研究方向:系统安全和移动安全,操作系统和虚拟化    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Q:
 利文浩同学,大家都说你是科研界的“乔布斯”,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期间就将研究项目和创业结合了,能简单分享一下你的创业项目吗?

利文浩:谢谢,我博士期间研究的主要是移动系统、硬件安全领域,科研成果也较早就得到了认可。我同时还创办了TrustKernel,主攻专业的系统安全服务。我们团队大部分的产品项目是在之前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我们在产业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与需求进行进一步延伸与完善。我们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团队,很多新的项目主要以解决目前技术方案的不足而提出,里面有很多同时也是学术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两者并不冲突,只是相比以前单纯的研究工作来说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现在我们已经完成的项目有T6、CrossOver、AdAttester和T6-M。它们都是应用在不同移动服务中的安全环节。其中T6这款产品,已经用在了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这些移动支付工具和NFC钱包上,还有华硕等OEM厂家也有采用我们的产品。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给全世界的用户带来真正的安全、便利和卓越体验。

博士生简介:张洁

研究方向:  软件测试和程序分析 院校:北京大学

Q: 张洁同学你好,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么?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目前的进展的呢?

张洁:好的,在学术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成就就是在2016年ISSTA上,我的论文被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Testing and Analysis接受,同时被提名当年的“Best
paper”候选,后来Lars
Grunske教授也希望把我的研究收录到他的教学讲义中,让我惊喜地意识到我的成果在学界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觉得经验和观察很重要:有观察力的人往往对身边的新事物、新点子更加敏感、好奇,这样,他们本身的热情和经验就会驱动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找到一些好的突破口。当然,这之中我的导师张路教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特别优秀,我也十分仰慕他,在很多情况下,他对学生们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更快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研道路。

博士生简介:黄宇轩(左一)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     院校:台湾大学

Q: 宇轩先生,作为一名眼科主治医生,奋斗在医疗的第一线的同时,你怎么会想到攻读计算机领域的博士呢?

黄宇轩:是的,我是一名在职医生,又在进行计算机科学研究。你知道在台湾,医生是最顶级的职业,大家都会疑惑,为什么我有空走计算机这条路。因为我觉得,这两者的结合才是两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在之前的临床实践中,我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对解决病患的价值和巨大潜力,因此萌生了攻读计算机博士的想法。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目前,我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做一套白内障手术培训体系,他将帮助许多新手模拟真实手术场景提升了手术水平。在2015年,我的研究项目
Socpe 获得了UIST 2015的最佳原型奖 和SIGGRAPH 2015 AR/VR大赛的top
10名次。这一成果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技术研究的信心。

博士生简介:Shin Hwei Tan

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院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Q: Shin Hwei同学, 能谈谈你最骄傲的一次研究经历么?

Shin Hwei
Tan: 
好的,首先我很骄傲我选择了软件工程这一领域,因为现在的软件存在不少问题,但它们都不能自动修复,所以我希望能开发软件自动修复系统,帮助企业、个人减少这种经济损失。当然,最让我骄傲的是一次经历是一个软件领域内的知名教授借鉴了我发表的论文,并在我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我还只是个学生,这是一次对我很大的鼓励,我曾经被提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13年微软学者候选人,现在自己的研究在学界能够产生影响,可以说也是我一直坚持软件科研的动力吧。

博士生简介:Tae-Hyun Oh(右)

研究方向: 计算机视觉    院校:韩国科学技术院

Q: Tae-Hyun
Oh同学
我们知道科研生涯同时也是一次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呢?

Tae-Hyun
Oh: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就是,我第一次向CVPR投递论文,那篇论文是基于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分数很高,当时的评审员都通过了,但意想不到的是被一位细心的区域主席发现了论文中的一处论证错误,因此拒绝了我的论文。当时得到这个消息,我一度非常沮丧。但我没有放弃,在完成修改后,这篇文章终于以优异的表现被ICCV录用了,它也成为我博士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那次的被拒绝经历,我现在就可能不会把这个算法完善的这么好,后来我意识到,论文被快速地接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其实做研究就如同攀岩一样,重要的不是你爬的有多快,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踩到实处。

博士生简介:Jun Nishida

研究方向:人机交互     院校:筑波大学

Q:
Nishida同学你好,我们听说你从初中开始就自主进行了计算机研究,是什么驱动你这么早就超越同龄人开始科研工作呢?

Jun
Nishida: 
因为兴趣,我从小就很喜欢计算机。小时候,我发现身边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残疾人,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科学手段,我们很难去帮到他们。但我发现,其实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因此我一直在尝试,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从初中我就开始了现在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设计、展示产品,我选修了大学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课程,并且经常和设计实验室的教授讨教经验。后来有了自己的作品,我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在更大平台上交流的机会,曾经被邀请过到斯洛文尼亚总统皇宫进行展示,但是我的初心和兴趣一直没变过

Q: 我们对你在人机交互和穿戴设备上的研究很好奇,能具体谈谈你的研究项目吗?

Jun
Nishida: 
我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去延展人的认知和活动能力,并应用到病人康复、残障支持、教育等社会问题层面。第一个项目是:利用视点转换器和被动式外骨骼手使其具有儿童视角的可穿戴外套。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我们往往无法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而这一外套,就很好地帮助了设计师站在更多人的角度进行设计。第二个是可穿戴动觉I/O设备,用于运动障碍病人的肌体康复和运动训练,这套设备将康复师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同步传导到病人肌肉,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复健训练;当时为了观察现有的医学设备交互情况,我参加了大学医院神经外科部的一项实习。现在这些项目都已有了产品,软硬件工程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可以说,我自己就运作着一个
“公司” 。

博士生简介:魏颖

研究方向:社会计算   院校:香港科技大学

Q:
魏颖同学,你在读博期间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香港政府奖学金等,能否分享一下你读博期间做研究的一些体会? 

魏颖:我觉得对于一个博士生,找到一个好的课题非常重要。如我的导师所说,一个好的课题可以作为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更可以作为毕业后几年甚至更久持续钻研的方向。我觉得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可以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兴趣,一个持久让你感到兴奋的问题就是合适的方向。我个人非常喜欢我自己目前的课题迁移学习,因为它符合人类学习的自然规律,是机器学习必然要发展的趋势。第二个方面是视野,越开阔的视野越助于选出有影响力的课题,在这个方面我的导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第三个方面就是分析个人的优势和劣势。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优势可能并不在数学的理论证明上,而在设计模型和应用上。

以上便是部分博士生们带来的分享,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研究道路,却都有着一颗渴望优秀、敢于拼搏的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希望把这种品质传递给更多人,使计算机研究领域永远有后来者创造奇迹。下一届博士生论坛,我们又将见到哪些面孔,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文章

  1. Interpolation particles In Katana
  2. java中遇到过的String的一些特性
  3. 实在没想到系列——HashMap实现底层细节之keySet,values,entrySet的一个底层实现细节
  4. 思维 UVALive 3708 Graveyard
  5. JSONArray.fromObject()注入处理日期Date格式
  6. JavaEE5 Tutorial_Jsp,EL
  7. erlang reduction
  8. 高性能web系统的架构和系统优化
  9. JAVA面向对象3---多态
  10. Java中实现短信发送
  11. Sql Server 索引以及页和区
  12. Shell编程(week4_day2)--技术流ken
  13. [转载] spring aop 环绕通知around和其他通知的区别
  14. PAT Basic 1032
  15. 分享一个好用的tmux配置文件
  16. python3集合练习(set)
  17. [转]静态库、动态库,dll文件、lib文件,隐式链接、显式链接
  18. docker入门(三)
  19. 图片和流的相互转化 (c/s)
  20. 文件解压缩 tar zip

热门文章

  1. iTOP-4418开发板Qt Creator 编译注意事项
  2. 7.学完linux系统运维到底可以做什么?
  3. linux 下删除乱码的文件夹
  4. Cell theory|Bulk RNA-seq|Cellar heterogeneity|Micromanipulation|Limiting dilution|LCM|FACS|MACS|Droplet|10X genomics|Human cell atlas|Spatially resolved transcriptomes|ST|Slide-seq|SeqFISH|MERFISH
  5. maven隐含依赖
  6. tesseract系列(2) -- tesseract的使用
  7. 透过F5获取服务器真实内网IP
  8. F. Maximum Weight Subset(贪心or树形dp解法)
  9. 电脑C盘空间不足
  10. day19-3个双下item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