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两篇论文感觉内容较短,故而合并到一个博文中。

Multi-view face detection

本文来自《Multi-view Face Detection Using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解读。时间线是2015年4月。

本文考虑的是多角度的人脸检测问题。在当前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工作,而当前最好的方法都需要对人脸关键点进行标注,如TSM,或者需要对人脸姿态进行标注,同时还需要训练十几个模型,从而能够在所有方向上抓取所有的人脸,例如HeadHunter方法中需要22个模型。而本文提出深度密度人脸检测(deep dense face detector,DDFD),不需要姿态或者关键点标注,而且能够用一个单一的模型区抓取各个方向上的人脸。而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比如分割,候选框回归,或者SVM分类器等等。此外,还分析了本文的方法:发现

  • 1)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检测面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遮挡;
  • 2)似乎训练集中正样本的分布与本文提出的人脸检测器的得分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后者表明,通过使用更好的采样策略和更复杂的数据增强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模型的性能。

0.引言

2001年,Viola和Jones当初发明的级联人脸检测器,将人脸检测的速度大大提升,算是人脸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然而他们的方法却只能处理差不多是正脸且正向的人脸,而对不同方向不同姿态的人脸就没办法了。



对于这二十几年在多角度人脸检测上的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别:

  • 基于级联的:这些方法多是在Viola和Jones检测器上进行扩展;
  • 基于DPM的:这些方法基于可变形部件模型,其中人脸被定义为不同部件的组合。 这些部件是通过无监督或有监督训练定义的,并且训练潜在SVM分类器以及这些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 这些人脸检测器对部分遮挡是比较鲁棒,因为即使某些部件不存在,它们也可以探测到其他部件并组合成人脸。 然而,这些方法是计算密集型的
  • 因为1)它们需要为每个候选位置求解潜在的SVM;
  • 2)必须训练和组合多个DPM以实现最好的效果。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基于DPM的模型需要用于训练的人脸关键点标注数据:
  • 基于神经网络的:使用神经网络来做人脸检测的历史也是挺长的。

多角度人脸检测中的难点是传统模型使用的特征不够鲁棒,不足以表征不同姿态的人脸,因此导致分类器也无法正确分类。然而随着DL的发展,这个问题被不断的逼近解决。本文提出的单一神经网络模型,就是不需要额外的关键点和姿态标注数据,且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如SVM的分类器。

1. 本文方法

首先准备数据对AlexNet网络进行微调,然后通过对正样本进行裁剪然后使用IOU超过50%的作为正样本填充,并通过随机翻转等打到了一共200K个正样本和20百万个负样本。然后统一缩放到227x227,并用来微调一个经过预训练的Alexnet。然后作者采用了划窗的方法,不断的从输入图片中提取图片块,先经过Alexnet做特征映射,然后将全连接层reshape成二维的,再通过一个人脸分类器。该人脸分类器是由一个5层CNN+3层全连接层组成的网络。

ps:个人认为,就是不断的划窗,然后对一堆窗口进行分类是否是人脸,然后再进行NMS


MTCNN

0 引言

MTCNN的灵感来自《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ascade for face detection》,凯鹏认为,

  • 该作者卷积层中的滤波器缺少多样化限制了模型的判别能力;
  • 相比其他多累目标检测和分类任务,人脸检测就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二分类任务,所以每一层需要更少数量的滤波器。

所以凯鹏减少了滤波器的个数,并将5x5的大小变成3x3的大小,然后加深了网络的通道数量。



上图就是MTCNN的网络层与级联CNN的网络层的对比。

MTCNN主要贡献就是一个框架可以同时预测人脸区域并且同时预测人脸关键点,且能够在线进行硬样本的挖掘,从而提升性能。通过采用多任务学习将级联CNN进行统一起来,该提出的CNN框架中包含三个阶段:

  • 通过一个浅层CNN快速的生成候选框;
  • 然后通过一个更复杂的CNN拒绝大量的非人脸框;
  • 最后使用一个更强劲的CNN去再次调整结果,并输出5个关键点位置。

1 结构

这里我们先给出MTCNN的操作流程图和对应的网络结构图



图1.1 MTCNN操作流程图



图1.2 MTCNN的网络结构图

如图1.1所示,给定一张图片,先对图片进行金字塔构建,保证整个网络结构的尺度不变性。

  • 阶段1:利用一个全卷积网络,叫做proposal network(P-net),用于获取候选人脸窗口和他们的框回归向量。然后通过估计的边界框回归向量对候选框进行校正。然后用NMS来融合高度重叠的候选框。
  • 阶段2:所有的候选框被送入另一个CNN中,叫做Refine Network(R-Net),该网络可以拒绝大量的假候选框,基于边界框回归进行校正,并执行NMS;
  • 阶段3:该阶段相似于第二个阶段,但是在该阶段中,我们通过更多的有监督信息去识别人脸区域,最后,该网络会输出5个人脸关键点位置。

2 训练过程

MTCNN用了三个任务去训练整个CNN检测器:

  • 是否是人脸的分类;
  • 边界框的回归;
  • 人脸关键点的定位。

2.1 人脸分类

这是一个二分类问题,那么采用交叉熵loss:



这里\(p_i\)是网络预测\(x_i\)是人脸的概率,其中\(y_j^{det}\in {0,1}\)是ground-truth

2.2 边界框回归

对每个候选框,都预测基于最近的ground truth的偏移量(边界框的【左上角的坐标,宽,高】四个量),这是一个回归问题,使用欧式距离:



其中\(\hat y_j^{box}\)是网络预测的结果;\(y_i^{box}\)是ground-truth;

2.3 人脸关键点定位

和边界框回归任务一样,采用欧式距离进行回归



这里\(\hat y_i^{landmark}\)是人脸关键点的预测值;\(y_i^{landmark}\)是ground truth。

2.4 多源训练

因为在每个CNN中有不同的任务存在,所以这里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不同类型的训练样本,比如人脸,非人脸,半对齐的人脸等等。这种情况下,上面三个公式在某些情况下就不能完全使用,比如对背景区域采用上,就只启动\(L_i^{det}\),并直接将其他两个loss置0。这是通过采用类型指示器完成的,如果将上述三个loss函数统一起来,就瑞下图:



这里\(N\)是样本个数,\(\alpha_j\)表示任务重要程度,这里使用的值是:

  • 在P-net和R-net中:\(\alpha_{det}=1,\alpha_{box}=0.5,\alpha_{landmark}=0.5\);
  • 在O-net中:\(\alpha_{det}=1,\alpha_{box}=0.5,\alpha_{landmark}=1\)

其中\(\beta_j^j\in {0,1}\)是采样类型指示器。

2.5 在线硬样本挖掘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原始分类器训练后的硬样本挖掘,这里使用的是在线硬样本挖掘。在每个mini-batch中,先基于所有样本前向一次,并计算loss值,然后进行排序,选择前70%的作为硬样本。这样只需要计算这部分硬样本的BP,不需要计算所有样本的BP。其内在含义就是,如果loss值小意味着当前样本拟合的不错了,就不需要训练了,主要就是关注分类严重错误的那些样本

我们这里比较关心,通过图像金字塔对原图进行缩放之后,是如何经过整个Pnet,Rnet和Onet的,有两种方法:

  • 图像金字塔只经过Pnet,然后进行融合结果;
  • 每一个尺度的图像经过所有三个网络,然后最后再做结果融合。

这里我们调试了下pangyupo/mxnet_mtcnn_face_detection的代码。











从上图可以知道,首先计算多个缩放因子,然后一个缩放因子对应一个进程进行处理,最后将结果通过除以缩放因子,将结果还原到scale=1的原图空间中。即图像金字塔只存在于Pnet过程中。

# https://github.com/pangyupo/mxnet_mtcnn_face_detection/blob/master/helper.py
def generate_bbox(map, reg, scale, threshold):
"""
generate bbox from feature map
Parameters:
----------
map: numpy array , n x m x 1
detect score for each position
reg: numpy array , n x m x 4
bbox
scale: float number
scale of this detection
threshold: float number
detect threshold
Returns:
-------
bbox array
"""
stride = 2
cellsize = 12 t_index = np.where(map>threshold) # find nothing
if t_index[0].size == 0:
return np.array([]) dx1, dy1, dx2, dy2 = [reg[0, i, t_index[0], t_index[1]] for i in range(4)] reg = np.array([dx1, dy1, dx2, dy2])
score = map[t_index[0], t_index[1]]
# 获取当前结果之后,通过下面的除以scale,将结果映射回scale=1的原图中。
boundingbox = np.vstack([np.round((stride*t_index[1]+1)/scale),
np.round((stride*t_index[0]+1)/scale),
np.round((stride*t_index[1]+1+cellsize)/scale),
np.round((stride*t_index[0]+1+cellsize)/scale),
score,
reg]) return boundingbox.T def detect_first_stage(img, net, scale, threshold):
"""
run PNet for first stage Parameters:
----------
img: numpy array, bgr order
input image
scale: float number
how much should the input image scale
net: PNet
worker
Returns:
-------
total_boxes : bboxes
"""
height, width, _ = img.shape
hs = int(math.ceil(height * scale))
ws = int(math.ceil(width * scale)) im_data = cv2.resize(img, (ws,hs)) # 基于缩放因子对图片进行缩放 # adjust for the network input
input_buf = adjust_input(im_data)
output = net.predict(input_buf) # 获取PNet网络的输出
'''添加如下代码
print(f'len(output):{len(output)} output[0].shape:{output[0].shape} output[1].shape:{output[1].shape}')
输出结果为(下面为4个进程的输出结果,对应4个不同的缩放因子): # 第一个结果中的32 61 表示的是对应的划框map中的结果,即此缩放因子下一共有31x61个划框
len(output):2 output[0].shape:(1, 4, 32, 61) output[1].shape:(1, 2, 32, 61)
len(output):2 output[0].shape:(1, 4, 48, 88) output[1].shape:(1, 2, 48, 88)
len(output):2 output[0].shape:(1, 4, 69, 126) output[1].shape:(1, 2, 69, 126)
len(output):2 output[0].shape:(1, 4, 99, 179) output[1].shape:(1, 2, 99, 179)
通过shape的数量可以判定,P-Net只输出【边界框的四个预测值;是否有人脸的两个预测值】,并不输出对应的人脸关键点位置
然后通过下面的generate_bbox函数,带上缩放因子统一的将每个缩放因子结果再映射回原图中,从而完成图像金字塔的结果融合
'''
boxes = generate_bbox(output[1][0,1,:,:], output[0], scale, threshold) if boxes.size == 0:
return None
# nms
pick = nms(boxes[:,0:5], 0.5, mode='Union')
boxes = boxes[pick]
return boxes def detect_first_stage_warpper( args ):
return detect_first_stage(*args)

最新文章

  1. Android中使用ExpandableListView实现微信通讯录界面(完善仿微信APP)
  2. SQL初级语句
  3. iOS之微信支付
  4. 索尼Sony ATI显卡驱动 Win7 Win8 Win8.1 视频黑屏 解决方法
  5. apche 虚拟主机设置
  6. Java 集合系列09之 Map架构
  7. IT男的”幸福”生活"续2
  8. vmware vcenter appliance dhcp 改为 静态IP导致web service认证失败
  9. maven之详解继承与聚合
  10. hdu 3046 Pleasant sheep and big big wolf 最小割
  11. Bootstrap排版
  12. PHP 跨域写cookie
  13. Wdcp缺少mod_rewite模块
  14. 【LeetCode】112. Path Sum
  15. static 还是readonly 还是static readonly
  16. Spring Data JPA在Spring Boot中的应用
  17. 带着新人学springboot的应用07(springboot+RabbitMQ 下)
  18. ueditor在线编辑器的简单使用-上传图片
  19. Spring Boot系列之配置日志输出等级
  20. UltraEdit窗口布局重新设置

热门文章

  1. Linux网络编程--socket
  2. 简单的Array.sort 排序方法
  3. html-edm(邮件营销)编写规则
  4. Django 登录验证-自动重定向到登录页
  5. 账号配置vue版本的扫码下单以及对店铺进行装修的步骤
  6. mysqldump 参数--lock-tables浅析
  7. Sql Server XML
  8. JAVA枚举带赋值
  9. 简单易懂的程序语言入门小册子(4):基于文本替换的解释器,递归,如何构造递归函数,Y组合子
  10. 创建一个C++制作的包含Opencv功能的dll,供C#程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