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util包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集合类。本文将从分析源码入手,深入研究一个集合类的内部结构,以及遍历集合的迭代模式的源码实现内幕。

   下面我们先简单讨论一个根接口Collection,然后分析一个抽象类AbstractList和它的对应Iterator接口,并仔细研究迭代子模式的实现原理。

   本文讨论的源代码版本是JDK 1.4.2,因为JDK 1.5在java.util中使用了很多泛型代码,为了简化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讨论1.4版本的代码。

  集合类的根接口Collection

   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类的根类型。它的一个主要的接口方法是:

boolean add(Object c) 
   add()方法将添加一个新元素。注意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boolean,但是返回值不是表示添加成功与否。仔细阅读doc可以看到,Collection规定:如果一个集合拒绝添加这个元素,无论任何原因,都必须抛出异常。这个返回值表示的意义是add()方法执行后,集合的内容是否改变了(就是元素有无数量,位置等变化),这是由具体类实现的。即:如果方法出错,总会抛出异常;返回值仅仅表示该方法执行后这个Collection的内容有无变化。

   类似的还有: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boolean remainAll(Collection c); 
   Object[] toArray()方法很简单,把集合转换成数组返回。Object[] toArray(Object[] a)方法就有点复杂了,首先,返回的Object[]仍然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变成的数组,但是类型和参数a的类型是相同的,比如执行:

String[] o = (String[])c.toArray(new String[0]); 
   得到的o实际类型是String[]。

   其次,如果参数a的大小装不下集合的所有元素,返回的将是一个新的数组。如果参数a的大小能装下集合的所有元素,则返回的还是a,但a的内容用集合的元素来填充。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a的大小比集合元素的个数还多,a后面的部分全部被置为null。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iterator(),返回一个Iterator(迭代子),用于遍历集合的所有元素。

  用Iterator模式实现遍历集合 
  
   Iterator模式是用于遍历集合类的标准访问方法。它可以把访问逻辑从不同类型的集合类中抽象出来,从而避免向客户端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

   例如,如果没有使用Iterator,遍历一个数组的方法是使用索引:

for(int i=0; i<array.size(); i++) { ... get(i) ... } 
   而访问一个链表(LinkedList)又必须使用while循环:

while((e=e.next())!=null) { ... e.data() ... } 
   以上两种方法客户端都必须事先知道集合的内部结构,访问代码和集合本身是紧耦合,无法将访问逻辑从集合类和客户端代码中分离出来,每一种集合对应一种遍历方法,客户端代码无法复用。

   更恐怖的是,如果以后需要把ArrayList更换为LinkedList,则原来的客户端代码必须全部重写。

   为解决以上问题,Iterator模式总是用同一种逻辑来遍历集合:

for(Iterator it = c.iterater(); it.hasNext(); ) { ... } 
   奥秘在于客户端自身不维护遍历集合的"指针",所有的内部状态(如当前元素位置,是否有下一个元素)都由Iterator来维护,而这个Iterator由集合类通过工厂方法生成,因此,它知道如何遍历整个集合。

   客户端从不直接和集合类打交道,它总是控制Iterator,向它发送"向前","向后","取当前元素"的命令,就可以间接遍历整个集合。

   首先看看java.util.Iterator接口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boolean hasNext(); 
  Object next(); 
  void remove(); 

   依赖前两个方法就能完成遍历,典型的代码如下:

for(Iterator it = c.iterator(); it.hasNext(); ) { 
  Object o = it.next(); 
  // 对o的操作... 

   在JDK1.5中,还对上面的代码在语法上作了简化:

// Type是具体的类型,如String。 
for(Type t : c) { 
// 对t的操作... 

   每一种集合类返回的Iterator具体类型可能不同,Array可能返回ArrayIterator,Set可能返回SetIterator,Tree可能返回TreeIterator,但是它们都实现了Iterator接口,因此,客户端不关心到底是哪种Iterator,它只需要获得这个Iterator接口即可,这就是面向对象的威力。

  Iterator源码剖析

   让我们来看看AbstracyList如何创建Iterator。首先AbstractList定义了一个内部类(inner class):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 
... 

   而iterator()方法的定义是: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因此客户端不知道它通过Iterator it = a.iterator();所获得的Iterator的真正类型。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个申明为private的Itr类是如何实现遍历AbstractList的: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 
  int cursor = 0; 
  int lastRet = -1;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Itr类依靠3个int变量(还有一个隐含的AbstractList的引用)来实现遍历,cursor是下一次next()调用时元素的位置,第一次调用next()将返回索引为0的元素。lastRet记录上一次游标所在位置,因此它总是比cursor少1。

   变量cursor和集合的元素个数决定hasNext():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方法next()返回的是索引为cursor的元素,然后修改cursor和lastRet的值:

public Object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ry { 
   Object next = get(cursor); 
   lastRet = cursor++; 
   return next; 
  } catch(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expectedModCount表示期待的modCount值,用来判断在遍历过程中集合是否被修改过。AbstractList包含一个modCount变量,它的初始值是0,当集合每被修改一次时(调用add,remove等方法),modCount加1。因此,modCount如果不变,表示集合内容未被修改。

   Itr初始化时用expectedModCount记录集合的modCount变量,此后在必要的地方它会检测modCount的值: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如果modCount与一开始记录在expectedModeCount中的值不等,说明集合内容被修改过,此时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这个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是RuntimeException,不要在客户端捕获它。如果发生此异常,说明程序代码的编写有问题,应该仔细检查代码而不是在catch中忽略它。

   但是调用Iterator自身的remove()方法删除当前元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个方法中会自动同步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

public void remove() { 
... 
AbstractList.this.remove(lastRet); 
... 
// 在调用了集合的remove()方法之后重新设置了expectedModCou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要确保遍历过程顺利完成,必须保证遍历过程中不更改集合的内容(Iterator的remove()方法除外),因此,确保遍历可靠的原则是只在一个线程中使用这个集合,或者在多线程中对遍历代码进行同步。

   最后给个完整的示例: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c.add("abc"); 
c.add("xyz"); 
for(Iterator it = c.iterator(); it.hasNext(); ) { 
  String s = (String)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如果你把第一行代码的ArrayList换成LinkedList或Vector,剩下的代码不用改动一行就能编译,而且功能不变,这就是针对抽象编程的原则:对具体类的依赖性最小。

最新文章

  1. Kooboo CMS 无聊随笔(2)
  2. 24、ASP.NET MVC入门到精通——数据库仓储
  3. 获得APP当前显示的viewController
  4. LeetCode 21 -- Merge Two Sorted Lists
  5. Firefox上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提示元素无法点击“WebDriverException: Message: Element is not clickable at point“解决方法
  6. jQueryEasyUI DateBox的基本使用
  7. svn 如何解决冲突
  8. mysql中对数据库的每个表执行优化的存储过程
  9. [转]iOS之浅谈纯代码控制UIViewController视图控制器跳转界面的几种方法
  10. ural 1106. Two Teams 二分图染色
  11. 使用truncate命令清空当前用户所有表的所有数据
  12. nodejs个人配置
  13. Expression构建DataTable to Entity 映射委托
  14. shadow projection
  15. {% load staticfiles %}
  16. String类重写
  17. Alpha冲刺——Day1
  18. 【原创】大数据基础之Quartz(1)简介、源代码解析
  19. S50 抓取pattern数据
  20. 7;XHTML表单

热门文章

  1. window 启用 windows 自动登录
  2. HBase - 伪分布式安装过程
  3. Go语言学习教程:xorm表基本操作及高级操作
  4. LAMP实战之构建博客网站
  5. 公有云Docker镜像P2P加速之路:安全篇
  6. 文件上传之form表单篇
  7. python 分页 封装
  8. fiddler抓包出现错误 creation of the root certificate was not successful
  9. source vs export AND ctrl d vs ctrl z
  10. 逐行创建、读取并写入txt(matlab) &amp;&amp; 生成文件夹里文件名的.bat文件